《寻古中国》

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深化「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理念,充分运用自由视角、大场景3D扫描、XR+等新技术,创新设计视觉形象,把视角从博物馆直接带到考古现场,以一眼万年的古今穿越,展现中华文明五千年从未断流和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生动反映中华民族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河洛记 · 何以为中
黄河洛水交汇之地,亘古不变迎接朝阳东升。而在几千多年前,以河洛地区为腹心的中原大地,有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名字 ——「中州」。它是古九州之一「豫州」的别称,地处九州之中。从那时起,「中」字便与这片丰饶的土地紧密相连。
古蜀记 · 三星夺目
自从1929年第一件玉器的出土,三星堆就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考古人员的目光。伴随着大量青铜面具和奇异塑像的问世,四川广汉也引发了人们对古蜀文明一波又一波的热议。围绕三星堆延续近百年的考古大发现,揭开了古蜀青铜时代巅峰时刻的层层面纱。
玉石记 · 神玉寻踪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高原上,一件龙形玉器意外被发现,经考证属于红山文化,并被誉为「中华第一玉龙」。让我们透过一个个遗址和文物,揭开红山玉文化的神秘面纱。
寻夏记 · 夏礼赓续
位于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公里的偃师商城遗址与夏都二里头的城市布局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方正的宫城外廓、排列有序的夯土基址群、明确的功能分区,这一切都展示了商人对夏文明的继承。
河洛记 · 兼收并蓄
河洛地区所在的中原文化区被考古学者誉为中国史前文化「重瓣花朵」的花心。穿越历史烟云,不禁催人发问,史前河洛地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究竟有哪些交流往来?兼收并蓄的精神推动着中华文明以昂扬的姿态于此处向前迈进,而考古人也通过泥土与火的欢歌窥见了其中的痕迹。
河洛记 · 聚落成邑
河洛地区在五千多年前诞生了一个具有都邑性质的聚落——双槐树,双槐树遗址坐落于河南省巩义市,东邻虎牢关,西邻黑石关,南依嵩山,北靠黄河。在这处遗址,考古人勘探发掘出117万平方米的超大聚落,大小接近三个天安门广场,这座史前都邑还拥有三重环壕、排布整齐的大型宫殿式建筑群以及专门规划的四处墓葬区,彰显着作为这一地区中心聚落的气魄。双槐树遗址被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河洛记 · 匠心独具
农业兴,则百业旺。在史前河洛地区,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催生手工业逐渐兴起。一批聪慧的匠人自天地间取材,用匠心和妙手制作出功能多样的陶器,建造起舒适温暖的房屋,学会养蚕缫丝,纺织丝绸。先民们的生活变得滋味十足,色彩缤纷。
河洛记 · 沃土之上
河洛地区自古以来被视作「天下至中的原野」,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在这片开阔地带放缓了原本匆忙的脚步,与洛河一起从容而耐心地滋养出沿岸的沃土。数千年前,正是在这片沃土之上,中华先民用汗水和智慧回应自然的馈赠,书写出一段农耕文明的美妙序章。
古滇记 · 走向融合
寻找古滇国真实存在的证据,是考古人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求,上世纪五十年代,云南考古人在清理一座古墓葬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枚小小的金印。这枚金印,重量九十克,四边完整无损,印身被一条小蛇盘踞,蛇眼熠熠发光。这枚金印的出土,轰动了当时国内外的考古界,它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已沉睡千年的古滇文化宝库之门,也揭开了古滇国的探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