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古中國》

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深化「思想+藝術+技術」創作理念,充分運用自由視角、大場景3D掃描、XR+等新技術,創新設計視覺形象,把視角從博物館直接帶到考古現場,以一眼萬年的古今穿越,展現中華文明五千年從未斷流和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生動反映中華民族走過了不同於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

河洛記 · 何以為中
黃河洛水交匯之地,亙古不變迎接朝陽東升。而在幾千多年前,以河洛地區為腹心的中原大地,有了一個意義深遠的名字 ——「中州」。它是古九州之一「豫州」的別稱,地處九州之中。從那時起,「中」字便與這片豐饒的土地緊密相連。
古蜀記 · 三星奪目
自從1929年第一件玉器的出土,三星堆就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考古人員的目光。伴隨著大量青銅面具和奇異塑像的問世,四川廣漢也引發了人們對古蜀文明一波又一波的熱議。圍繞三星堆延續近百年的考古大發現,揭開了古蜀青銅時代巔峰時刻的層層面紗。
玉石記 · 神玉尋蹤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內蒙古高原上,一件龍形玉器意外被發現,經考證屬於紅山文化,並被譽為「中華第一玉龍」。讓我們透過一個個遺址和文物,揭開紅山玉文化的神秘面紗。
尋夏記 · 夏禮賡續
位於二里頭遺址東北約6公里的偃師商城遺址與夏都二里頭的城市佈局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方正的宮城外廓、排列有序的夯土基址群、明確的功能分區,這一切都展示了商人對夏文明的繼承。
河洛記 · 兼收並蓄
河洛地區所在的中原文化區被考古學者譽為中國史前文化「重瓣花朵」的花心。穿越歷史煙雲,不禁催人發問,史前河洛地區與其他區域之間究竟有哪些交流往來?兼收並蓄的精神推動著中華文明以昂揚的姿態於此處向前邁進,而考古人也通過泥土與火的歡歌窺見了其中的痕跡。
河洛記 · 聚落成邑
河洛地區在五千多年前誕生了一個具有都邑性質的聚落 —— 雙槐樹,雙槐樹遺址坐落於河南省鞏義市,東鄰虎牢關,西鄰黑石關,南依嵩山,北靠黃河。在這處遺址,考古人勘探發掘出117萬平方米的超大聚落,大小接近三個天安門廣場,這座史前都邑還擁有三重環壕、排布整齊的大型宮殿式建築群以及專門規劃的四處墓葬區,彰顯著作為這一地區中心聚落的氣魄。雙槐樹遺址被認為是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河洛記 · 匠心獨具
農業興,則百業旺。在史前河洛地區,農業生產的蓬勃發展催生手工業逐漸興起。一批聰慧的匠人自天地間取材,用匠心和妙手製作出功能多樣的陶器,建造起舒適溫暖的房屋,學會養蠶繅絲,紡織絲綢。先民們的生活變得滋味十足,色彩繽紛。
河洛記 · 沃土之上
河洛地區自古以來被視作「天下至中的原野」,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在這片開闊地帶放緩了原本匆忙的腳步,與洛河一起從容而耐心地滋養出沿岸的沃土。數千年前,正是在這片沃土之上,中華先民用汗水和智慧回應自然的饋贈,書寫出一段農耕文明的美妙序章。
古滇記 · 走向融合
尋找古滇國真實存在的證據,是考古人幾十年如一日的追求,上世紀五十年代,雲南考古人在清理一座古墓葬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枚小小的金印。這枚金印,重量九十克,四邊完整無損,印身被一條小蛇盤踞,蛇眼熠熠發光。這枚金印的出土,轟動了當時國內外的考古界,它就像一把金鑰匙,打開了已沉睡千年的古滇文化寶庫之門,也揭開了古滇國的探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