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節目

竹韻小集音樂會

2025年9月27日
晚上8時
星海音樂廳交響樂演奏大廳
¥380 | ¥280 | ¥180 | ¥80
2025年9月28日
晚上7時30分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逸夫國際會議中心音樂廳
免費入場,不設劃位(請登記報名)

廣州場 (2025年9月27日)

竹韻小集粵樂音樂會

作曲 曲目
余其偉(黃學揚編) 絃索四架頭與樂隊《絃歌趣韻》
伍敬彬 合奏《霧月夜》
佚名 地水南音演唱《客途秋恨》(上卷)
黃學揚 中西樂組合《廟街探戈》
丘鶴儔(竹韻小集整理) 硬弓、軟弓與西樂組合《娛樂昇平》
古調雅樂譜、何柳堂傳譜 中西樂組合《餓馬搖鈴》
陳能濟 軟弓五架頭與樂隊《歲月流金》
卜燦榮 喉管、嗩吶與樂隊《樂叔逛花城》
大調、李石庵編 古腔粵曲與樂隊《柳搖金》
陳思昂 合奏《月滿紫荊》
顧嘉煇(陳家榮編) 合奏《俠骨柔情——顧嘉煇金曲聯奏》

聯合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星海音樂廳

深圳場 (2025年9月28日)

竹韻小集《嶺南風 ‧ 香江情》音樂會

作曲 曲目
余其偉(黃學揚編) 絃索四架頭與樂隊《絃歌趣韻》
伍敬彬 合奏《霧月夜》
陳永華 絲竹四重奏《逾萬山》
黃學揚 中西樂組合《廟街探戈》
易劍泉、何柳堂、丘鶴儔、呂文成(王辰威編) 合奏《粵舞昇平——廣東音樂名曲串燒》
寧勇 中阮與打擊樂《絲路駝鈴》
周煜國 合奏《南疆舞曲》
客家漢樂傳統樂曲 合奏《挑簾》
客家漢樂傳統樂曲 合奏《到春來》
陳能濟 軟弓五架頭與樂隊《歲月流金》
顧嘉煇(陳家榮編) 合奏《俠骨柔情——顧嘉煇金曲聯奏》

聯合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

演出者介紹

阮兆輝(演唱)

資深粵劇表演藝術家,七歲從藝,拜名伶麥炳榮為師,更精研廣東說唱之南音,是少數可以跨行當演出的戲曲藝人。致力粵劇教育及承傳,經常在各大學及中學演講及參與學術研討會及講座。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客座副教授、一桌兩椅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藝術總監、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專家顧問(粵劇)、香港教育大學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顧問、粵曲考級試(香港粵劇學者協會與西倫敦大學倫敦音樂學院合辦)首席考官。

 

陳芳毅(喉管/嗩吶/薩克斯管)

一級演奏員、著名廣東音樂曲藝團的管樂演奏家,現為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理事、廣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音樂傳承人。善於吸收中西樂器的演奏技巧,展示出扎實而深厚的藝術功力。演出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包括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澳洲悉尼歌劇院、英國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等。

 

何文川(指揮)

音樂教育家及指揮家,曾隨夏飛雲、湯沐海、陳佐煌、彭修文等研習指揮,曾於前香港音樂事務統籌處(現音樂事務處)任職近三十載,在職期間負責教授中樂敲擊課程及樂團訓練工作,培養了一大批青年音樂家。以指揮身份帶領香港青年中樂團出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以及帶領竹韻小集於香港、北京、上海等地舉行了多場音樂會。

現為香港演藝學院導師及演藝中樂團常任指揮、竹韻小集藝術指導兼首席指揮、香港愛樂民樂團藝術指導兼首席指揮。

 

竹韻小集

成立於2003年,是香港專業的中樂室內樂團、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團體,除深入研習嶺南傳統樂種,亦致力發展本地原創中樂。樂團常任樂師皆為香港各大專院校音樂科系畢業的優秀青年音樂家,具有豐富演出經驗。編制上繼承了傳統絲竹樂的演奏形式,並配備嶺南特色樂器。成立至今已舉行樂季專場音樂會逾六十場及教育外展音樂會逾八百場,首演香港作曲家新作逾六十首,曾合作演出的國際與香港本地名家不計其數。多次代表香港前往海內外交流演出,介紹香港中樂文化,足跡遍及亞洲、北美洲及歐洲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香港中文大學 (深圳) 國樂團 #

成立於2018年,現有古箏、琵琶、竹笛、民族打擊樂等多個樂種。樂團致力傳播粵樂的魅力,普及專業知識,同時排演優秀的粵樂曲目,提高粵樂愛好者的演奏水平,開拓音樂視野。

 

深圳市龍聲民族樂團漢樂小組 #

由深圳市龍崗區音樂家協會眾多演奏家組成的樂團,旨在推動和促進粵樂的傳承與創新,給粵樂演奏者搭建學習、交流與發展的藝術平台。

 

節目長約1小時40分鐘,包括20分鐘中場休息。

本節目內容不反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意見。

節目如有更改,以演出場地最後公布為準。

請向表演場地查詢票務事宜。

資料由表演者提供。

*阮兆輝及陳芳毅只參與9月27日於星海音樂廳的演出

# 香港中文大學 (深圳) 國樂團及深圳市龍聲民族樂團漢樂小組只參與9月28日的演出